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”,但“你的山”并不是就在那儿,而是,你要去苦苦地寻找,甚至,很长时间里你根本就看不到哪儿有山,你只能懵逼地在半空中乱扑腾,争取不掉到地上。
有些书你好像是无法避免的,我几乎不太主动寻找非虚构文学,值得一读的书,总会通过某种意料之中的形式出现在你的眼前。在几位好友都读完《Educated》后,它出现在我的列表中。(吐槽一下中文名实在是妨碍记忆,为啥不能意译呢? 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》)
19年看书不多,因此看的时候本着痛定思痛,痛看几本的态度翻开了此书。,哪想到,结尾时几乎是耐着性子,强忍暴躁,在一个凌晨2点,一口气读完。丢掉Kindle,大呼「太闹心了啊!」
第二天和朋友们讨论,大家纷纷表达了同样的观点:「看得我PTSD都要犯了!」
之前看《乡下人的悲歌》时,产生非常大的同情心,虽然都是彻头彻尾的励志文学,但是和《乡》完全不同的是,看完《Educated》之后不知如何调整情绪面对。
为了让读者能够有背景知识,简单介绍一下全书内容。Tara Westover,出生在一个传统摩门教家庭,她的父母都是极端分子,并且极其不信任政府和公共系统,坚持让全家7个孩子接受家庭教育(homeschool)。全家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为1999年的世界末日屯粮做苦工,洗桃子剥桃子煮桃子罐头。如果不是提前预知此书是纪实文学,看到下面这些场景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:
「… 我们在家囤了1200加仑汽油…」
「爸爸被全身烧伤,靠母亲的基础精油和顺势疗法活了下来…」
「全家小孩在父亲的废料厂做工,但是由于操作不慎大腿肌肉被剪角铁的机器撕裂…」
作者Tara Westover的童年,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成长起来的。识字但没有任何知识或常识。生活在哥哥Shawn的操纵、暴力和父母以及其他兄弟姊妹的漠视、虐待下,自己准备SAT考上大学,最后去剑桥读了博士。即便是到了全书的最后,Tara的撕裂和殚精竭虑,离开了家但始终被过往的经历牵制。
合页后我长吁短叹一阵,并且惊叹于人类自我救赎和成长的力量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没有办法看清前路、判断其他人的建议,面对选择,也都莫衷一是。
朋友的观点是:
「 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”,但“你的山”并不是就在那儿,而是,你要去苦苦地寻找,甚至,很长时间里你根本就看不到哪儿有山,你只能懵逼地在半空中乱扑腾,争取不掉到地上。」
只有斩断联系、孤身上路,才可能慢慢接近你的山。